科技兴农 科技强农
贵州思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关资料图)
刘汉滨 何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铜仁市思南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任务,以实施"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组织方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化、农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现代化、农业合作方式现代化、农业业态现代化"八个现代化为抓手,加快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乡村振兴。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季,在塘头镇下寨村的一处水田里,一台新型插秧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不时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就整齐地插在了稻田里,转眼间水田披上了"绿装"。
思南县科龙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青春告诉笔者:"今年,我们承包了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全部采用机械化,育秧、插秧、耕地、无人机打药、统管统治、收割机收割,全部用机械化和传统用人工来对比,机械化比传统人工要节约40%的劳动成本。"
近年来,思南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政策,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全力推广机械化插秧,鼓励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购置先进适用的高速插秧机,不断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助力春耕生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县农机中心主任黄勇说:"今年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统筹资金近200万元,加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地增大,今年所购置的十多台插秧机已经陆续就位,为下一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该县不断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变"大田"、"农田"变"良田",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群众劳动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通过实施土地规整、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耕作不便等问题,更为实行机械化耕种和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充足条件。
在宽坪乡张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数十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不停地在田间穿梭,正在开展平整土地、开沟挖渠、修整机耕道等作业。为加快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方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力度,确保项目有序有推进。
"思南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项目,涉及全县16个乡镇,92个行政村,主要建设为内容田块整治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农田梳理性工程及其他工程,项目建成后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2.86万亩,宜机化面积达到90%,灌溉保证率达到80%。"思南万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田仁力说。
为满足产业对科技的新需求,贵州省科技特派员思南服务团始终把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常年奔波在工作一线,及时把科技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省科技特派员思南服务团队团长汪德生介绍了团队服务的情况:"我们思南科技服务团,共有12个人,分别来自于贵州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包括有种植、养殖专家,分别到各个乡镇建立联系点,除了与相关联系乡镇进行联系以外,还面向整个思南进行服务,做到哪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开展现场服务和线上服务。"
科技特派员是农牧业增效、增收的有力支撑。思南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好各级科技特派员,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不断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眼下正是花椒管护的黄金时期,在大坝场镇迎丰村花椒基地旁停着两架"黑科技"——无人机,技术员正在进行无人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向无人机里倒入药剂稀释液。在技术人员的操纵下,伴随着嗡鸣的机器声,无人机开始作业,灵活自如地在花椒树上方飞行、盘旋,喷出的浓雾均匀地洒在花椒树上。
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华说:"以前我们丰鑫种养专业合作社都是人工进行打药,10个人至少需要20天,现在利用这个无人机进行喷洒药剂只需两天时间,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据了解,今年大坝场镇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对产业基地、春耕生产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了"智慧农机"在"抢农时、保春耕、管产业"上的作用,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把科技应用到传统种植中,为花椒的提质增效、群众的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鹦鹉溪镇翟家坝村白茶基地,两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腾空而起,机身下的8个喷淋头均匀地将有机叶面肥喷洒在茶树上。
据了解,鹦鹉溪镇已累计建设生态茶(白茶、绿茶)产业30000余亩,覆盖20个村(社区)。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白茶品质,推动品牌建设,翟家坝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在茶园管护中积极探索机械化代替人工作业,推进白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作业生产过程,从耕种开始到后期的施肥、收割等。
2022年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领团队在塘头镇开展了一场无人水稻收获现场演示,技术人员只需要在收获前用手机下达指令,机器就可以独立完成收获和转运等工作。
伴随着轰鸣声金黄的稻穗被无人收割机"吞进肚子"里,满仓后收割机会自主返回地头,将收获的稻谷卸载到装粮车上,一系列的自动作业让前来围观的群众大开眼界。
除了自动收割作业,现场一台台自动驾驶拖拉机、自动驾驶直播机等还集中展示了自动出库作业和无人播种作业等农业生产过程。通过智能终端控制,无人驾驶机启动、转弯、进地、收割、播种,每个动作都非常流畅。通过一系列的自动化操作,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的农业和世界的农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无人农场。所谓无人农场就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代替人力,来操纵机械自动完成原来需要人力完成的动作,以水稻为例,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提起无人农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由衷地感到高兴。
据了解,无人农场是采用导航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通过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无人农场的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建设无人农场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农产品收获时,不合格的、残次的农产品怎么办?为了提高冬瓜价值,亭子坝镇引进冬瓜蓉生产线,依托贵州平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平台,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产品价值体系现代化建设,让群众不断增收致富,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在亭子坝镇冬瓜蓉加工厂,30余名群众在不停的忙碌着。卸瓜、脱皮、清洗、去籽、出蓉、装袋,每个环节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整个流程下来不超过10分钟,冬瓜完成了"华丽"变身。
贵州平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平告诉记者:"我们把没有市场价值的冬瓜,比如晒坏的、虫咬的、畸形的、破损的都拉到加工厂来进行加工,一条流水线每天可以加工80吨,皮和冬瓜籽都能卖钱,特别是冬瓜蓉卖给食品加工厂,一亩能够多增收800元。"
除冬瓜蓉生产线外,亭子坝镇还围绕南瓜周边,打造特色"南瓜宴",丰富产业内涵,不断扩宽群众增收渠道。现如今,该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渐形成,集中育苗、科学管护、公司统销以及产业链条延伸,不仅为该镇产业发展带来了动力,更是给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冉江华说:"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9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同比增长6.4%。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粮油单产、农田建设、家庭农场、农机应用"四大提升工程;全力开展‘菜篮子保供、产业提质、农民增收、接二连三’四大行动;努力实现、农业投资、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农村改革'四个突破;着力夯实组织、质量、安全、法制"四个保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确保2023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76万亩以上,油菜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县,思南立足山地实际,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不断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思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